业界有个说法,认为ERP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理念已经不行了、跟不上时代了;而后起之秀“中台”,经历了兴起、火爆、被唱衰等阶段,也已经凉凉了。 再加上,最近一年“低代码”、“零代码”的迅速崛起,似乎企业数字化领域又要“改朝换代”了。 难道ERP“死”了,“中台”凉了,“低代码”要称王了? 其实,企业数字化领域从来都不缺新概念,每隔几年就来一波。但是,在企业里搞数字化转型的朋友就懵圈了,这么多新概念出来,你们倒是很“敏捷”,可是企业消化不了呀。 企业里的MRP2 报表数字还没对齐,中台就来了,说是要“去烟囱”化,花了几千万上“中台”。刚把“数据孤岛”打通,又说要搞“低代码”了,要干掉程序员,把企业数字化的能力重新交回给业务人员 我们先来思考Why的问题,ERP、中台、低代码的本质是什么? 任何的企业治理软件都只是技术手段,技术解决的是业务的问题,企业治理软件的本质就是企业治理思想的体现。 所以,企业购买软件,实际上买的是企业治理方法论。是要解决企业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要降本增效。否则excel表格就够了,要说灵活的话,哪个软件比excel更灵活? 那么,从ERP,到中台,再到低代码,演进的逻辑是什么? 先说结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企业治理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1、ERP解决的是,企业大规模生产管理问题 ERP,是由美国Gartner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但是ERP的起源则是要追溯到1965年,针对当时企业出现的供应滞后、交货不及时等问题,APICS协会提出了MRP(物料需求计划)的概念。通过MRP管理软件的信息集成系统,企业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销、产、供”等实现了信息集成,使得企业在库存管理上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 2、中台解决的是,企业快速创新的问题 “大中台,小前台”,是阿里巴巴在2015年提出来的概念,通过合并相似组织,沉淀核心能力到中台,很好地支撑前台快速试错、快速创新。极大释放企业创新和变革的能力,如盒马鲜生、钉钉就是阿里中台创新的成果。 之前,老K的文章说过阿里开始“拆”中台、把中台做薄,也是为了更好的支撑阿里的“五新”战略,帮助阿里打造出颠覆式创新业务,如:代表着新制造的“犀牛制造”等等。 3、“低代码”满足了企业“敏捷能力”的诉求 老K、流水姐写过不少低代码的文章,低代码之所以这两年火了,得益于中小企业对“敏捷能力”的迫切需求。 最近几年,由于疫情、中美关系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的经营策略发生改变。比如线下培训机构要转变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国内电商公司都纷纷出海。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敏捷能力”的重要性。 “低代码”、“零代码”帮助企业快速建立“敏捷能力”:即买即用、工具模板化、支持少量定制,云端部署,实时在线。 比如,一家传统培训机构,在疫情期间,一周之内就部署完成:在线课堂、教师管理、员工管理、客户管理、客服管理等模块。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建设系统,需定制开发或购买套件、采购服务器、买带宽/租IDC、培训员工等等。 如果使用“低代码”平台,只要购买SAAS服务模板、对员工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对一个全新业务模式进行MVP试错。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总结一下,ERP、中台、低代码的本质是企业治理方法论,其演进的底层逻辑就是,企业治理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简单的检验终端,搭在验布机上。只需一个物联网码表和一个云打印机,所有的事情就解决了。
国内的口罩慌,正在逐步得到缓解,身价涨了数十倍的口罩,其价格在慢慢回落,国内疫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与之相反的是,海外的疫情愈发严重,根据公开数据统计,目前除中国外,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已经突破百万大关,这让许多人看到了别样的商机。排队带款提货,却根本拿不到货!纺织企业疯狂转产熔喷布、无纺布最近纺织人的朋友圈,有人在大量卖口罩机、有人在大量转产无纺布面料、还有人在兜售熔喷布,这类产品之火已经超过了所有纺织人的意料。
翻开一卷数千人合影,密密麻麻的人群中,70多岁的马秀玲一下子就找到了佛山队伍的位置。这是1989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时留下的珍贵合影,马秀玲是当年获得表彰的其中一位全国劳动模范。 1958年,由于家庭条件贫困,在单位工会的帮扶下,马秀玲与姐姐一同进入妈妈工作的佛山棉织二厂。因为年纪小、个子小,马秀玲被安排到辅助岗位,帮大家打下手。 “大家都不知道,其实进工厂前我妈教过我织布,但有的织布机比较高,厂里不安排我去。”马秀玲说,在加油岗工作时,每次加完机油,她便帮其他人穿纱开机,这才被工友发现了这一技能。 后来,厂里扩大生产,引进了几台机器,因为工作需要,马秀玲被调到织布挡车工岗。“我们当时进了很多先进的机器,很多品种我都织过。有机器操作,速度快很多,织的布也漂亮很多。”马秀玲说,伴随改革开放的浪潮,棉二厂不断扩大生产,购买新型机器设备,员工从最初的几百人增加到1000多人。从手工生产向自动化生产迈进,机器设备不断升级。当时,各级工会围绕生产逐步开展同工种、同业务、厂际之间的一条龙协作,以及小指标百分赛、攻关赛等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先进生产者运动,以赛促学,以学带动生产力发展。当时棉二厂还制定了一套操作上机的标准,从产量、质量和操作等方面考核。为此,马秀玲常常利用下班时间来练习,提高产量。 2 首次参赛就夺得第一名上世纪80年代,因工作表现突出,马秀玲被单位选中参加省市技能比赛。刚开始,为人低调的马秀玲并不愿意去跟大家争名次,但教练告诉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不去参加,就看不到人家先进的机器设备。”这一席话点醒了马秀玲。 当时佛山市的全能比赛、单项比赛赛场都设在了棉一厂,而广东省比赛、中南五省及山东赛区的比赛则设在了广州。“以前不像现在有地铁那么方便,去广州比赛都要早出晚归,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马秀玲说。 在参加中南五省及山东省赛区技能比拼时,佛山仅有马秀玲一人参赛,这是她第一次参赛。“压力挺大,真的睡不着。”马秀玲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心情,赛场上“屡战沙场”的精英快速织布,让她直呼大开眼界。在缝纫云布这一项目上,马秀云拿下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真的很高兴,没想到自己会拿到名次”。
一是新理念打造南通城市形象。7月2—4日,中国南通国际高端纺织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本次博览会以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家企业、3800多件展品线上参展,1000余家规上企业线下参会的规模,收获云展平台65.22万观众点击,达成意向订单381份,意向成交金额2.3亿元;聚划算“汇聚南通”家纺线上展和网络达人直播带货等零售新业态形成三天超3.6亿元的线上交易额,总成交额5.9亿元。 二是新视角凝聚企业发展信心。受疫情影响,不少纺织企业增长动力不足,这次博览会以全新视角引领方向,参会企业的经营思路清晰了,发展有信心了。博览会开幕式的影响还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开幕式直播间当天在线观看人数达到6000人次,截至目前,开幕式线上回看人数达到5.02万次;线上云展平台观众总点击量达到65.22万。 三是新平台拓展企业沟通渠道。这次博览会采用的云会议“3+365”技术,让本地企业与全球设备商、采购商一键连接。“云展会”3天期间,共举行线上对接洽谈会议162场,总时长超过200小时。两大云上展区全天候服务,来自全球的400多家企业展品上线约3800件,VR企业展厅获得将近26万的点击量。 四是新模式扩大企业销售规模。本次博览会,首次引入聚划算“汇聚南通”家纺线上展和网络达人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为开幕式预热。6月27日至7月1日在淘宝平台举行的聚划算“汇聚南通”家纺线上展,集聚了罗莱、紫罗兰等多个家纺品牌。据统计,直播中南通产品吸引新客户近50万,销量与日常同比增长150倍,平均1分钟卖出平时2个月的销量。 五是新技术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本次“云展会”在线下举办了10场以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为主题的论坛活动,为现场的600多家本地参会企业带来国内外纺织智造领域中的创新成果和技改案例,为南通高端纺织产业的智能化提档升级提供新动力。
由宁波市服装协会、宁波东博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0宁波国际纺织面辅料纱线制衣工业展览会将于5月24-26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展会覆盖了纺织服装行业全产业链,汇集了包括常州沃丰、绍兴舒美针织、绍兴莱茵、绍兴伽瑞印染、江苏众恒染整、长乐恒安、长乐新博雅、佛山果然、常熟红景天、夏津源和棉业、永嘉依贝纽扣、宁波大唐拉链、源兴包装等 500多家优秀展商,展览规模将创下历届之最。届时来自全国的高品质专业观众将聚集一堂,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展联办的同时,展会同期组织VIP 专业买家组团采购,并带领展商走访宁波知名外贸企业,如凯信集团、狮丹努集团等,以更精准地满足展商需求。展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展会还将推出一系列专业化、高水平、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活动,不断丰富展会内容。 精彩活动 1、 宁波纺织服装行业发展高峰论坛 2、 优质供应商大型外贸服装企业工厂行 3、 浙江(宁波)服装产业设备智能升级与科技创新对接展示交流会 4、 宁波箱包辅料配件,缝制设备采购洽谈会 5、 服装智能制造技术与潮流设计高峰论坛 6、 服装企业(工厂)经营管理讲座 7、 服装智能制造设备的应用讲座 2018宁波国际纺织展旗下各个展区版块资源丰富,在每年扩大展会面积和版块内容的同时,更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从多视角多维度多媒介出发,全方位满足供应商与专业买家之间的不同需求,充分扮演“行业使者”这一平台作用,实现真正高含金量的 “合作・共赢”之盛会。 宁波国际纺织展旨在为业界搭建专业、品质、实效的面辅料产品展示交流平台,助力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